
“企业上山”,废弃矿山华丽变身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引领“无废城市”建设的理念,源头消减是建设“无废城市”的重要举措。禹州矿产资源丰富,矿山开发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不断转型,依靠矿产资源的发展方式逐渐被淘汰,废弃矿山数量大幅增加。近日,禹州市浅井镇通过企业上山,改造废弃矿山,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从源头上减少了污染的产生,助力我市“无废城市”建设。
废弃矿坑如何变身现代化建材生产基地?
8月14日,禹州市浅井镇河南万里交科集团环保型混凝土及制品基地工地上,四辆商砼车整齐排列,旁边三条混凝土生产线高高耸立。其中一条生产线正在出料,一辆商砼车缓缓倒进出料口,将混凝土吞进“大肚子”里。工地前方,几名工人正在加紧修建道路,道路旁,一座办公楼已初具雏形。看着这样繁忙的施工景象和生产场面,您或许想不到,10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深坑遍布的废弃矿山。禹州市浅井镇负责工业工作的韦韶磊主任说,2019年5月17日,禹州市政府与河南万里交科集团(以下简称万里交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禹州市建材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绿色矿山改造提升与产业延伸工程。该项目总投资25亿元,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主要包括砂石超高附加值深加工项目、矿山综合整治旅游及其他关联项目,分两期实施。“我们刚来时,这里都是大大小小的坑,有的坑深近5米。”回忆起当时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情景,万里交科旗下禹州市德通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崔建超记忆犹新。2019年11月,他们进场施工,花费了几个月时间将深坑填平。如今,这里项目一期年产混凝土70万立方米、干混砂浆70万吨、沥青混凝土70万吨的生产线已基本建成,将陆续投入生产。
“这条正在出料的生产线是240混凝土生产线,于8月1日试生产。这是该基地第一条投入使用的生产线。”崔建超说。当日,虽然正在生产,但施工现场基本听不到噪声,也无肉眼可见的扬尘。“这与生产线的构造有关。”禹州市德通新材料有限公司实验室主任王新会说,“你看,这条生产线主要包括粉料仓、电脑控制室、振动搅拌主机等设备。”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制造混凝土需要的块头儿较大的砂石料随着上料皮带机进入搅拌机,而容易生成扬尘的矿粉、粉煤灰等则通过一根直径约10厘米的蓝色管道进入搅拌机后与砂石料“会合”,整个过程几乎不与空气接触。顺着铁质楼梯上到二楼,记者看到,生产线的“心脏”振动搅拌机正在工作,由于其位于铁皮房中,工作产生的噪声并不大。一旁电脑控制室里,两名工人盯着屏幕,不时进行操作。“出料、进料等步骤几乎全由电脑控制。”崔建超说,“企业上山”可实现企业和当地政府双赢。对企业来说,由于不占用城市工业用地指标,审批手续办理速度快,而且节省了部分购地开支,企业可以将这些钱投入到新型设备采购、技术改造等方面。对政府来说,节省了矿山修复费用,而且企业的进驻还可带动村民就业和当地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是,由于生产混凝土所用的砂石可以就地取材,从源头上降低了砂石往外运输的成本,减少了碎石粉尘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
源头消减如何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工业在设计和制造其产品时就要注意减少废弃部分的体积和有毒害物质的含量,此种战略被称为源头削减。它是废品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无废城市”的重要举措。不仅是对废弃矿山的再利用,通过技术创新,万里交科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方面也取得了亮眼的成绩。河南首套能够使建筑垃圾在施工现场就可“重生”的就地“吃”渣土设备就是由其旗下的河南德通固废再生装备技术有限公司发明的,目前已应用于宏腾路、庞庄社区棚户区改造等施工现场。“我们研发的这套设备称为建筑固废就地再生成套设备,由振动搅拌机、料仓、破碎筛分机等设备组成,可随时拆卸转移使用,能把建筑垃圾吃干榨净。”德通固废再生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晓萍说,用建筑垃圾还可以做成再生混凝土、再生环保砖、再生干粉砂浆等再生产品。胡晓萍介绍,以往建筑垃圾转化利用,需要把建筑垃圾运输到生产车间,在装车卸车、路上运输过程中会带来污染。这套可随时拆卸、安装的设备可实现就地取材、就地消化,有效避免了在运输过程中产生道路扬尘、尾气排放等二次污染,并可减少垃圾堆放带来的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为我市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建立一个标准、打造一个模式、形成一个产业’目标实现贡献力量,助力许昌‘无废城市’建设。”万里交科董事长张良奇说。